当阅兵方阵的钢铁洪流仍在脑海激荡,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礼炮余音未散,9月8日,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明德礼堂和主题教室情景剧场内红旗飘扬、誓言铿锵。2025级新生齐聚,聆听一场由一等战功荣立者胡国桥大校和一等战功荣立者刘庄英雄领衔主讲的"开学第一课"。这场融战斗记忆、家风传承与时代使命于一体的思政大课,通过英雄叙事、现场互动等多维形式,为青年学子镌刻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精神坐标,更拉开了学校"红色基因浸润工程"的序幕。
"当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礼炮响彻天安门广场,我仿佛听见40年前边境战场上的炮火在历史深处回响。"身着戎装、胸前勋章闪耀的胡国桥大校,以刚参加完国家盛典的亲历者视角切入,将观礼台上的震撼与老山前线的记忆交织讲述。1985年,这位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的青年学生,从军校毕业时第一个递交请战书,坚决要求到战区最前沿的阵地,多处负伤不下战场,坚持战斗77个日夜,与战友们一道用血肉之躯筑起捍卫祖国尊严的钢铁防线。
"母亲的家书为我们增添了战斗的力量!"胡国桥展示的泛黄信纸上,"咱家的家风就是奉献"九个字力透纸背。这封当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2022年在国家博物馆“人格的力量——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中展出的家书,曾在战火硝烟中被复写十几份传至各哨位,"盼儿杀敌立功还"的嘱托化作勇士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坚定信念,也激起了台下新生们心中一阵阵热血的翻涌。那简短却饱含深情的嘱托,如同炽热的火把,瞬间点燃了学生们内心深处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身影,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这嘱托跨越了时空,将先辈们的英勇精神传递到了每一个年轻人的心灵之中,让大家深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结合学院的办学方向,胡国桥大校提出"三基育人"期望:以德铸魂——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植入职业操守;以智赋能——用汽车工程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以体筑基——像守护阵地一样守护身心健康。这番寄语与学校"明德修身,术业专攻"的校训形成深刻呼应。
情景剧场教室内,坐在轮椅上的刘庄英雄用残缺却挺拔的脊梁,诠释着"军人骨气"的千钧重量。16岁参军入伍的他,受父亲的影响,牢记“家国为重,扛得起责任”的家训,在老山前线担任侦察连工兵班长,执行最危险的排雷任务。19岁在者阴山排雷失去双腿的他,将父亲"核试验基地老兵"的家训刻进骨髓:他与妻子携手创业,卖菜、学艺、做公益,将“靠自己,不认输”的家风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还将儿子送进军营,让家国情怀在下一代身上延续。他说,"责任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康复不仅是肌肉的重建,更是精神的站立。新生现场提问:"如何帮助残障人士重建生活信心?"刘庄展开布满老茧的手掌:"像拆解地雷一样拆解困难,每一步功能恢复都是对生命的礼赞。"这场对话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子们顿悟:康复器械不仅是冰冷的钢铁,更是传递温度的生命桥梁。
传承红色基因 砥砺奋进力量
这场"开学第一课"暨红色家风教育专题讲座,正是学校"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让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走进校园,用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教育引导学生,为新生们筑牢了信仰之基,帮助他们扣好了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不仅让红色家风成为看得见、学得来的精神标杆,更让青年学子懂得:个人的奋斗坐标要与民族复兴的经纬精准对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青春的赛道上,每个专业都是阵地,每份坚守都是传承。
"把思政课堂搬到英雄故事发生地,让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成长轨迹。"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延伸,学校将在开学后启动"我的家风故事"竞赛,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并将师生的家风故事汇编成册,在学校乃至更大范围宣讲,让好的家风广泛传扬。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将其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让更多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津ICP备1700846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2-58553355 举报邮箱:jiwei@tqzyxy.com 举报平台: https://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