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10月27日,“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主题活动在我校武清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武清区融媒体中心、京津互联网科技园主办,北京志愿军纪念馆、武清区妇女联合会、武清区女企业家协会承办。
24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贾雪阳将军,天津市武清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金霞,以及各主办、承办单位代表、天津市企业代表等嘉宾应邀出席。我校理事长贾秀芳、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英雄,您好!”英模报告团成员及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一起回顾英雄史诗,凝聚奋进力量。
理事长贾秀芳在谈及活动初衷时表示,举办这场致敬英雄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将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她强调,要让学生们亲眼见到“最可爱的人”,聆听他们的故事,真正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此,学校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建设“身边的红色殿堂”,构建融入式育人体系,将英雄内核与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副校长王良代表全校师生向志愿军老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感谢。他在讲话中表示,英雄身上展现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立德树人最鲜活的教材,学校将坚守职教报国初心,深化产教融合,与各界携手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贾雪阳将军深刻阐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勉励青年一代继承先辈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争先。志愿军老战士代表郑东弼和杨兴蓉分别讲述了自己的传奇经历,郑东弼13岁参加儿童团,身经百战、七次负伤,学校将他正式聘请为“思政课终身讲师”,以后常请老英雄回来,给学生们讲讲最真实的英雄故事;杨兴蓉14岁参军入朝,在炮火中救死扶伤,归国后扎根农村创办“马驮医院”,他们的故事令人深受感动。
全体师生以最高礼遇列队迎候英雄们的到来。来自原67军的几位老战士在活动现场实现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他们紧握的双手和激动的泪水,成为了活动中最动人的画面。学校还组织专人团队对每一位到场老兵进行深度采访,通过影像和文字记录他们的战斗经历与人生感悟,建立“英雄记忆档案”,让红色故事得以永远流传。
活动中,“抗美援朝精神主题教室”由24位志愿军老英雄与贾秀芳理事长共同揭牌,武清区妇女联合会为基地授予“武清区巾帼宣讲示范站”牌匾。在致敬环节,全体与会者为老英雄们齐唱生日歌、共切祝福蛋糕,贾秀芳理事长还向老战士们赠送了“英雄,您好!”系列慰问品,表达了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关怀。
捐赠仪式上,抗美援朝老兵郑东弼、王兰居、柳岳继及重庆志愿军老战士红色基因宣讲团向红星馆捐赠珍贵史料,老兵段泽亮捐赠书法作品。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代表路婉如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将铭记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奋斗报效祖国。
活动现场,青年学子们小心翼翼地推着轮椅,轻扶着英雄的手臂,步伐稳健而缓慢。他们时而弯腰侧耳,认真聆听爷爷讲述当年的故事;时而细心提醒,注意脚下的台阶。这一推一扶,不再是简单的志愿服务,而是一场无声的对话,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交接。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们眼眶湿润地说道:“以前只在书本和电影里了解抗美援朝,今天亲手扶着英雄爷爷,亲耳听到他的故事,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背着钢枪上战场,与敌人殊死搏斗,那种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师生们精心编排的大合唱、情景剧朗诵《山河无恙,强国有我》等节目,艺术地再现了抗美援朝的历史画卷,抒发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现场互动中,学生展示军体拳,老英雄为学生发放糖果,温馨的场景传递着精神的传承。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未来,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构建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核心的动力机制,将其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激励师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津ICP备1700846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2-58553355 举报邮箱:jiwei@tqzyxy.com 举报平台: https://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