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
党委书记 王雅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精准锚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历史性成就,前瞻性擘画“十五五”时期宏伟蓝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劲动能。“十五五”时期是教育强国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五年,也是民办高校乘势而上、破局突围的关键五年。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统筹部署,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我校会将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认识理解,结合民办高校工作实际,锚定职业教育育人目标,强化思政引领力,做深做实产教融合,全力推动内涵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把支部建在专业群上,把红色家风、英雄精神写进人才培养方案,用民办机制的灵活刀刃,劈出综合改革的“深水区”,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赛道上擦亮民办高校党建鲜亮的底色。
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泽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写入公报,作出“五个强国”战略部署,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风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实体经济越向高端跃升,越需要大批“手上有绝活、心中有信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越强调“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越要求我校应跳出“规模红利”老路,踏上“质量贡献”新赛道。我校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四个一”工程为抓手,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实景画。
执行校长 云景乾:
置身“十五五”开局之时,回望滨汽职院的办学历程,我深有感触。职业教育不是“兜底”,而是“托举”。我们扎根津南、武清两校区,与上汽-大众、理想、长城比邻而居,把实训中心建在学校,把课程模块嵌进企业的生产节拍,近年来,学校就业率稳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我们始终坚信,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不仅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办学模式,强化特色专业群建设,助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常务副校长、汽车学院院长 赵春田:
置身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我深切体悟到实体经济向“新四化”跃迁的每一厘米,都刻着“技能改变国运”的深深年轮。当公报把“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写入国家战略,当“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成为产业主赛道,我们汽车学院必须回答一道时代考题——民办高职学院如何培养托起民族工业未来的“金扳手”。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与长城汽车共建“厂中校”,与理想汽车共育“订单班”,把课堂搬到车辆工位。我们深知,职业教育的使命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塑造灵魂。在全会精神指引下,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备工匠精神,用专业品质把“技能强国”写进学生的肌肉记忆,写在滚滚向前的中国车轮上。
信息学院院长 裴有柱: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蓝图,把“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写进国家战略,这为我们信息工程学院指明了前进方向。自2019年起,我校大数据技术专业与华为、讯方科技公司进行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成立华为ICT学院,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信息工程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指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装备、无人机应用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将产业需求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铺就一条从校园到产业的无缝对接之路,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复学院院长 鲁建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健康中国”嵌入“十五五”核心赛道,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我倍感使命催征。过去三年,我们聚焦医疗卫生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实现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全年龄段医疗技术服务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把康复中心、养老中心、托育中心、护理中心等机构真实岗位引入校园实训基地,设立实训、实习、就业、生产一体化培养机制,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精英”的质量目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滨汽康复学院将谋划好蓝图,迈好每一步、踩实每个脚印,用民办高职的坚韧与执着筑牢“健康中国”最稳固的基石,以技能之光照亮民生温度,以职教之力托举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叶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宏阔历史视角系统总结“十四五”辉煌成就,以高远战略眼光科学擘画“十五五”宏伟蓝图,本身就是一堂最鲜活、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大思政课”。我们既在“中国之治”的坚实脚步中深切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更在“制造强国、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中进一步校准了育人坐标——把全会精神全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用发展实绩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用宏伟蓝图激发“强国一代”的使命担当。
思政教师 王昊珅:
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忠实传播者、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引路人,我将始终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课堂上讲透真理精髓,在实践中淬炼信仰之力,把“为实现‘十五五’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的时代号召,转化为滨汽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自觉行动,引导他们在技能报国、健康中国的火热实践中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辅导员教师 段宏艳: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对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向与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全会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擘画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传统“事务型”管理的局限,向“育人型、引领型”管理模式深化转型。“十四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学生管理不仅是服务保障,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管理全过程,依托心理关怀、生涯规划等多元路径,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推动管理服务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努力实现管理有规范、育人有温度、引领有高度。
学生代表 刘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号召,让我看到了技能人才的光明未来。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学院的新生,将从打好每一个理论基础、拧好每一颗螺丝钉开始,勤学苦练,为祖国的汽车工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