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学校将家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号召,3月12日,我校汽车工程学院以“传承家风薪火 铸就精神脊梁”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家风大讲堂活动,旨在以家风为切入点,助力学校“三风建设”迈向新台阶,引导青年学子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自身价值坐标。
杨家旭同学的讲述从一张普通的家庭合影开始。照片中,他和父母围坐在爷爷身旁,桌上摆着一盘刚包好的饺子,背后是一个平凡家庭对孝道的默默践行。“爷爷虽年过八旬,但身体硬朗,只是耳朵有些背。父亲每周都会抽空陪他下棋,耐心地一遍遍重复棋步;母亲每天都会煮一碗爷爷最爱喝的小米粥;我则会在周末陪他散步,听他讲过去的故事。”在他看来,孝顺并非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深深藏在柴米油盐间的点滴关怀。如今,杨家旭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份平凡又温暖的家风传承下去。
史杰同学分享了他们家族坚守诚信的动人故事。史杰的父亲曾在工作中发现老板虚报账目,秉持着内心的原则,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同时不忘提醒同事注意。父亲常教导他:“诚信绝非挂在嘴边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镌刻在骨子里的做人准则。”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史杰自幼便将诚信视作立身之本。他坚定地表示:“诚信不是做给他人看的表面功夫,而是对自己良心的庄严交代。” 如今,步入校园的史杰,时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家风,生动诠释了诚信不仅是家族传承的优良传统,更是值得代代相传的宝贵品质。
张东杰同学带来了一盏锈迹斑斑、灯罩上有着明显修补痕迹的老台灯。这盏台灯是他祖父在上世纪70年代,利用废旧零件亲手制作的,即便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在发挥着照明的作用。张东杰回忆道:“祖父常念叨,‘东西坏了修一修,还能用就别扔。’父亲继承了祖父的节俭传统,家里的家具一旦出现损坏,他总是自己动手修理;母亲也会把旧衣服改造成抹布或者坐垫,从不随意丢弃。”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当下,张东杰一家始终坚守着节俭的生活习惯。在他们眼中,勤俭并非吝啬抠门,而是对资源的珍视与尊重;节约也不是将就度日,而是为了让生活更具品质与意义。这盏老台灯不仅照亮了张东杰的书桌,更照亮了他对勤俭家风的深刻领悟,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将这份宝贵的精神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曹鹏炜同学展示了一本泛黄的日记,那是他父亲年轻时记录的生活点滴。日记中,父亲写道:“虽无法像英雄那般成就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做好本职工作,亦是为国尽忠。” 曹鹏炜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几十年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节假日,始终坚守岗位,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在家庭的熏陶下,曹鹏炜从小便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进入大学后,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凭借出色表现荣获军训优秀标兵荣誉称号。
四个家庭,四段截然不同却同样震撼人心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家风传承的强大力量。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情节,却有着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坚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广大家庭都应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我校汽车工程学院举办的此次家风大讲堂活动,正是学院深入实施家风建设“1+1+N”模式的具体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发力,始终紧密围绕学校“以爱育人、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践行学校家风传承使命,不断探索创新家风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为学校“三风建设”的全面提升及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津ICP备1700846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2-58553355 举报邮箱:jiwei@tqzyxy.com 举报平台: https://www.12377.cn